资产管理者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责任
2021-07-26
世界的萧条,中国的繁荣;
中国史诗级牛市正在走来;
中国走向国强民富时代;
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正在走来;
一、资管人社会属性
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社会属性,都会有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一方面,资管行业是少数几个依附在社会发展基础上的吸血蛀虫型的服务业。这个话说起来也许难听,但是这是根本性的社会定位,不以个人感情和情绪作为转移,也许我说的也许比较极端有失偏颇,不正确的地方也请各位读者批评。
1、资管行业是服务性行业、想要做好先满足别人,但是投资是自己的事情
不要看基金经理背景光鲜亮丽、口若悬河、前知五百后知五百,大道理张嘴就来,实际我们这些人的社会地位并不高的,我们干的事情是跟服务员没有什么太大区别的事情,都是服务于别人,在别人满意的情况下获得收入和利润,无非我们服务的对象是资本。
在这个逻辑下资管行业就会变成一种选秀,或者说一种岗位的争夺,“资本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资本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所以这个资本是要讨好的对象。“资本”有可能是单位的领导、有可能是散户、有可能是单一大客户,基金经理做的行为、说的话就变成不是满足自己的投资,而是要满足他们的需求,是否能给他们创造一个自己能比别人赚的多的意识印象就成了很重要的问题。
不要以为查理芒格给与巴菲特是投资上的进化,让巴佬从捡烟蒂投资到长期投资好公司,要是这个思路看待他们二老的关系我们就小看了巴菲特的投资进化能力。查理芒格给与巴菲特的帮助是增加了巴菲特的社会活动力,当巴菲特想买华盛顿邮报的时候,查理芒格能把格雷厄姆夫人引入到巴菲特的办公室;当巴菲特想给自己收购的企业派去信任的高级管理人时候,查理芒格能把合适的人引入到巴菲特面前;在巴菲特从资产管理投资的基础上演化到实业投资的这个过程中,查理芒格给与了极其大的帮助和支持,尤其是社会活动力方面。应该说查理芒格的进入,让巴菲特从一个屌丝基金经理上升到了社会更高层面,否则巴菲特就是一个自己有钱的屌丝基金经理。
投资是自己的事情,是要自己在这个市场上讨饭吃,要靠着自己的认知和水平,实打实的从市场里面抠出钱来,哪管是运气不好也要抠出钱。自己投资的目标就要分两个阶段:第一个是小钱的时候,要去拼、去赌,赚取大收益;等到大收益的时候,都会想一个事儿,怎么控制回撤,怎么不让自己输的从头再来。投资的本质是长期能赚出一个漂亮的曲线,不能讨好任何一个人,因为长期曲线是投资的生命线,连续7年创造40%复合收益的蔡志勇先生,第八年开始的三年把高位进去的资金亏了75%。这就是投资,从个人赚钱角度,蔡先生是成功的,但是从做资管角度,他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在这两个的条件下,大部分基金经理都是驴粪蛋蛋——表面光,除了机构或者客户给与的资金,他们调动不了任何的资源,没有任何的社会地位,在体制和权力面前,只是任人摆布的命运,哪管是创造神话的基金经理。甚至我认识的一年自己赚几个亿的隐形大鳄还在为孩子能否进入名校而犯愁。
也不要以为基金经理有多强的赚钱能力,绝大部分的基金经理干的事情都差不多,牛市来的时候敢赌的能多赚40%,猴子投飞镖也差不多,熊市来的时候都一样的亏,亏的少的可以保住自己的饭碗,100年前李佛摩尔振聋发聩地发问“牛市的时候谁要基金经理,熊市的时候谁要股票?”,如果想不清楚这个问题,就不要做资管这个生意,因为会害人。
2、我们是躺在社会发展进步上的蛀虫,只会给社会制造麻烦和烦恼
没有提升生产效率创造社会福祉的行业和产业都是社会发展的蛀虫。
服务型行业都是建立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衍生的,例如腾讯、facebook也是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衍生的,因为用户群体有钱了,给客户群体卖游戏、卖广告,腾讯人均300元的游戏收费,如果客户群体回到2003年那个时候,都是上大学的大学生,一个个穷屌丝自己吃饭都是问题,怎么可能给游戏付出太多钱,现在这些人年近中年,手里有钱了,可以不在乎那几十块钱或者几百块钱的游戏消耗,就当请别人吃一顿饭了。
这些给予社会什么福利了吗?提升什么社会效率或者创造什么社会福祉了?抖音系列、腾讯、facebook除了满足人类天性中变懒、变蠢上做到什么改性呢?淘宝提升了社会居民购物的信息不对称性,砍掉了中间环节直接构成厂家和用户的对接,提升了购买效率;京东提升了社会物流效率;微信改变了人们之间的沟通效率,变得获得信息更加方便快捷(这个效率提升是来自互联网信息化网络,没有腾讯,也会出现别的公司实现这样的效果);甚至饱受诟病的滴滴也在提升了出租车运行效率;但是资管行业给予社会创造了什么价值?
除了创造泡沫和加速财富分配,没有太多社会意义。是一群多巴胺分泌制造者和麻烦制造者。
所有的资管者都是靠市场赏饭吃,市场赏饭了,能吃的很多,市场不赏饭,能把所有的收益都要回去。不要以为我们长期下来能赚的超越市场多少的超额收益,那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却只有很少人能够达到的,大卫斯文森的复合收益率只有18.6%,巴菲特的复合收益率只有17%,这就可以封神,想想一年动不动100%收益,这个可持续性如何?如果把2020年这种极端不正常年份扣除,之前的五年计、十年计周期赚取复合收益率15%的都变得寥寥可数,连美国养老基金的收益也只是等同标普500的收益率,有多少人敢说自己长期战胜指数?个人长期战胜指数都自己闷头自己赚钱,赚自己的钱够生活,活得挺好,为啥出来接别人钱?路演的基金经理都是知识渊博、侃侃而谈,大道理一套一套的,但是能战胜指数的基金经理很少的,是极端的少。这个行业的综合平均水平是负和游戏的,公募基金给基民亏的钱,是大于他们的盈利,但是因为社会能不断的赚钱然后往这个池子里续,才让这个负和游戏变成了正和游戏,资管行业的综合收益水平是很难打败指数的。这就是我前面说的,“我们没有创造社会价值”的核心关键点,买沪深300指数都比来回在不同基金里面折腾的强。行业综合收益连指数都无法战胜,你说创造价值,我信你个鬼。基金经理们是多巴胺分泌制造者和社会麻烦制造者,唯一的作用是加速了贫富差距。
3、泡沫制造者——多巴胺分泌制造者
我们前面说了,基金公司为了生意的模式,需要在有限的资源里面通过生意的模式去争夺,导致绝大部分基金经理是采用相对收益的方式去对待投资,搏一次出位,规模做上去,拿到别人几辈子都赚不到的奖金,爱骂就骂呗,反正自己赚到钱了。
所以在泡沫制造上,基金经理们不遗余力,而且从来不承认自己参与和制造泡沫,最后都会形成信仰,不管涨跌,拿住不放手。路演时候永远都是三板斧,“我们是自下而上看公司,好行业、好公司我们不太考虑估值,波动时候也是坚定信念拿住”,无非在透漏两个内卷化的行业属性“我能赚钱;快把钱拿来买我的产品,别买别人”,然后就详细讲各种道理,为什么自己能赚这个钱,这些没有泡沫。“三板斧、两意图”已经在多轮市场中演绎多次,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2015年的中国神车、乐视网、500元的全通教育的那批基金经理也是这么说的,现在无非换了一批当时的研究员过来再讲一遍这个过程。
为了饭碗、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婪,我们面对泡沫时候是只字不提的,“根本没泡沫”,“好公司可以不看估值”。所以后期一定会有“我们不买低估值的,低估值都亏钱”,“恐高都是苦命人”等一系列价值取向歪曲的言论会充斥着社会。
泡沫的消除是要在三年以后跌回去世人才会承认是泡沫,然而那时候上一批的基金经理已经被市场消灭,新一批基金经理又会为新的泡沫而鼓吹。实业的人像看怪物一样看着这些嘴里看好,制造金融泡沫的贪婪群体,内心是各种的不屑。
基金经理在泡沫制造领域的功力和执着要远远大于对投资史的了解,甚至远远大于他们想给与客户长期赚钱的理解。每一次事后都会为当时制造泡沫的感到痛心疾首,但是不妨碍下一次泡沫的时候继续不在乎后果的冲进去,因为那是饭碗的问题,不是投资的问题。最终留给社会的只是多巴胺的分泌和一个个标志性的耻辱柱。
人们从历史上学到的最大教训就是“人们从历史学不到教训”。
泡沫破裂之后留给社会的是一个烂摊子,是高位冲进去的居民散户血汗钱的蒸发,是老百姓大量财富化为乌有,是借钱炒股的人和机构资产负债表衰退后的痛苦挣扎,甚至还需要政府通过央行的力量,用全民纳税人的钱去收拾这个烂摊子。如果有“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罪”,那么绝大部分的基金经理都逃不了。
这是一群贪婪的群体,只是新陈代谢的过程比较快,五年换一批人。
4、社会贫富差距的加速器
基金经理对社会最明显的作用就是社会财富分配加速器,做得好的让有钱人更加有钱,做的不好的毁灭财富让有钱人变成没钱人,例如我知道一个做股权私募的基金经理,把自己和客户的钱从1的净值亏到了0.05,损失95%。
虽然社会财富注定是向少数人集中,但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且有各种政策在努力延缓这个进度,但是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像股票这个行业一样法律允许、明目张胆的做贫富差距的加速器。
从这个意义角度,阳光私募基金更适合让富人变得更加富有,而公募基金更适合成为散户的绞肉机。这是底层思维的不同,也是生意模式的不同。
1)阳光私募是做绝对收益,公募基金是做相对收益绝对收益讲的未来风险收益比,盈亏比率的关系,相对收益看的是当下能不能跑赢,盈亏比率不重要,你以为后面很多人买茅台是因为看上茅台的价值?他们看到的是茅台、白酒不断创新高,为了相对收益不得不去追买。曾经听过一段话,“你们多久没有听到别人说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如何赚钱了?现在听到的都是新能源和白酒,你以为说这些的人他们真的懂投资?他们只是看那个涨了继续说哪个,他们也许不懂投资,但是他们懂怎么消费你的注意力。”
2)阳光私募基金公司如果是奔着做事业,公募基金奔着做生意
私募基金更注重自己的风控,知道什么时候是熊市,什么时候是牛市,不同时期采用什么策略,因为一旦出现大的亏损,会造成事业生涯的严重污点,甚至未来要付出成倍的时间和精力去洗掉这个污点让人重新变得可信。但是公募基金却不用在乎这个问题,因为他们做得是生意,而不是事业,换一个基金经理,换一个资管人,生意照做,他们经营的是公募基金的平台,主要博出位,就给会给与资源,平台是不变的。所以一些私募基金在茅台1200元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茅台收益弹性已经不足,也许应了那句话,“看似贪婪的交易实则追求稳定,看似追求稳定的交易实则贪婪”。
3)换手率决定着散户注定亏钱
阳光私募的换手率普遍很低,因为规则限制,甚至还有大量锁定三年期的,阳光私募客户的换手率很低,有比较强的包容性。但是公募基金的客户换手率那是相当的快,散户把这个当做股票去炒,三天跑不赢就会有人出来谩骂。
而天天讲所谓机构化就是把钱给公募基金,一打开持仓都是自己不敢下手的个股?然后散户像炒作股票一样炒作公募基金?我们可以拭目以待,三年后的今年大家会发现又会毁灭掉一大批的财富,史诗级牛市也是有杀人浪的。
从美国百年投资史演化而来,我们发现十分明确的事情,公募基金沦为机构投资的工具,而私募对冲基金才是给富人服务的基金。这是经历多年的血洗和洗礼之后才完成了这样的变化,中间的过程公募基金消灭了一批又一批的个人财富。
5、严重内卷化的行业
现在不是什么都讲内卷吗,那么基金行业有可能是所有行业中内卷化最为严重的地方。
这个需要从行业属性本身说起来,当居民机构拿出自己的核心利益凑成大量的基金产品交给某个年轻的基金经理手中,那是几十亿上百亿的资产,行业属性就必须要求他内心无比强大和镇静,要高度自信,至少到了那个时候也要求他无比的自信,否则就玩不下去这个游戏。但是每个人一定有跑的不如别人的时候,从人性角度,如果一个人十分自信,但是又不如别人跑得好,那么会产生什么样的情况呢?99%的人性会走向阿Q的心理路程,再往下就是进行内卷化,相互间存在鄙视。赚钱了春风得意,没赚钱还要保持自己坚定的信念接受群嘲。不赚钱的时候客户、领导、同行、销售、同事全面的嘲讽,再加上明星娱乐化后对其各种嘲讽。这个行业不内卷才怪。
就是因为大部分人做不好投资,所以有一两年能获得高收益的基金经理就能获得大量资源,这已经内卷化到极致,比四川菜市场内卷还要极致。
通过以上文字我们能看出来基金经理这个行业真的不是特别好的行业,虽然入门门槛高,各个高薪亮丽,但是内在只有自己知道,这是一个跟农民一样靠天吃饭、行业内部竞争激烈严重内卷化、没有什么社会活动力、吃青春饭的行业,你看有多少比例的基金经理是40岁以上的?按照每年入行的人数数字,应该大量的基金经理在40岁以上了,但是都被相应的基金公司用更低薪的年轻人替代了,比程序员还要残酷的。这就是这么个吃青春饭,有可能让人一下子赚到很多钱(运气抓住牛市),但是之后又要时刻提防再输回去。
如果你爱他,请让他来资管行业,因为这里是天堂;
如果你恨他,请让他来资管行业,因为这里是地狱。
二、资管行业的社会责任
这一段我用我2019年9月份写的系列文章中一段来放到现在说这个事情《我们的投资价值观——勿忘初心、但行好事渡人渡己》。
做股票投资的大部分只想着赚钱,如何的赚钱,不会考虑这些问题。也只有赚到钱了,知道自己怎么样会赚钱才会想这个问题,这是利己主义到利他主义的升华。
股票投资的人往往是“利己主义者”,这个利己主义不带有贬义,因为他们的主要精力是想着自己的账户组合如何的赚钱,怎么能赚钱,结果表象就是沿着利己主义者走去。
但是赚到钱之后呢?最好回馈社会的方式帮助更多人赚钱。
我在前面的系列文章中阐述过社会阶层财富观和股票作为财富游戏加速器的过程。具有赚钱能力的人就要让更多的人赚钱。
曾经听过某一个期货界大佬的往事。他在论坛每天都在贴自己的交割账单,从400万贴到了1个多亿,然后不贴了。开始频繁的参加各种财经点评。他说:你们开公司,教徒弟只是教会几个人,我上电视,1000人有一个人能听我的,他就能赚钱,10000个人就有十个人,那么我帮助的人就比你们多。
美国的养老金机构利用股市完成了帮助更多的人赚钱的目的,从1980年只有1万亿养老金,到现在的接近28万亿,其中401K有50%是配置在股票上。而1980年道琼斯指数不到900点,现在是27000点,从中我们能看到这是多么大的一笔居民财富的增加,美国人民28万亿的养老钱有多少又是股票市场上带来的,恐怕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吧。
当我们在过去两年时间看到海外资金大量的买入我们A股优质标的赚的盆满钵满,我们内心是感觉到滴血。那是属于中国人的居民财富,这笔财富能给中国居民带来很大的变化,但是都被海外资金赚走了。而现在的海外资金不断的买入我们低估的股市,我们还在信誓旦旦的说A股股票市场高估;还在研究人家怎么买股票,我们如何跟着买的时候(自己的研究和买入标准在哪里?还要跟着别人后面买股票);还在说只是反弹,还有调整;说这些真的不如呼吁大家多买入中国的股票,要分享中国社会发展最大的红利,难道真要类似日本1989年的悲剧重演吗,从70年代末海外资金就不断的买入日本的低价股票,八十年开始加大买入,当1989年日本国内资金疯狂买入股票的时候,海外资金早就战略性撤退了。那是居民财富重大的损失,什么是国运?居民财富能不断壮大。居民财富的损失都是对国运的消耗。
2000年附近是国内人不愿意要工商银行等国有银行的股权,所以工行找海外资金做的股改;国内不愿意要中国石油的股权,中国石油香港去上市,等到2007年在A股上市的回归,造就了一场巨大的泡沫。
我们还要让48元的中石油的悲剧重演???
看到海外资金不断买入A股,真的很痛心疾首,这是战略性问题,别拿短期节奏波动来考虑战略,那只是“井中观天”。
阳光私募基金从制度的根源上是为高收入人群服务,因为准入门槛和合格投资者限制。在这个基础上,很有可能是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国内已经有一些有识之士、具有股票市场赚钱能力的人,他们开始做一些更大大目标事情。借用公募基金的平台替更多的居民理财,完成他们的居民财富的保值增值,为百年的财富游戏财富分配的二八分化贡献一些拖延的力量,这是“达则兼济天下”,做到了中国教育最质朴的那句话: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如果以后有条件,我也想向目前走出去的一些前辈学习,能够为更多的人创造价值。
这是做股票的人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
资管行业不是只剩下赚钱,否则和社会的蛀虫和吸血虫没有什么太大区别,要更多的创造价值。
当我们看到过去两年时间公募基金获得超额收益之后,一些年轻的基金经理在一些行业和个股上制造者大量的泡沫,还在用永恒的赛道、长期行业向好、代表未来、高景气度等一系列似是而非的言论做自我宣传和推广时,我觉得他们在抛弃他们的社会责任和做资管的良心。因为这些典型的泡沫是显而易见,在这个时候还为这些东西站台和鼓舞,那么对后进入的资金是多么的不公平,他们的这些理由在2007年的“中国黄金十年”、2015年的互联网+、2020年年末的消费是永恒赛道中已经连续用过,他们的贪婪和贪欲已经击碎了这个行业应该有的良心和责任。
他们和唱多48元中石油的人有什么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那一批人已经逝去,他们是刚刚出现。
重要声明
请您细阅此重要提示,并完整阅读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定的合格投资者。 一、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二、根据我国《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2、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三、根据我国《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个人或者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2、公司、企业等机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依法设立并受监管的各类集合投资产品视为单一合格投资者。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站。 “本网站”指由北京信汇泉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和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公司不承诺及时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观点和数据仅供一般性参考,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公司不对产品财产的收益状况做出任何承诺或担保,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及风险揭示等宣传推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